俞海 刘越 王勇 吴舜泽
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提出和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是本次大会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世界趋势和人民意愿,着眼“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和历史高度,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执政理念、责任担当,有力指导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准确把握和理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实质、体系特征和重大意义,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实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涵盖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定位、基本理念、本质关系、政治要求、目标指向、实践方法、根本保障、国际视野等诸多方面,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根本遵循和实践动力,为树立“四个自信”提供了强大支撑,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笔者认为,可以从八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
一是坚持生态兴则文明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是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视角思考自然生态、经济和人类关系的观点,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定位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邃历史观。
二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遵循的总体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体现出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自然观。
三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认识飞跃和重大变革,成为发展观创新的最新成果和显著标志,回答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绿色发展观。
四是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是对民生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指向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
五是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这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思维和实践方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系统观。
六是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这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机制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严密法治观。
七是坚持建设美丽中国全民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因此,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优美生态环境为全社会共同享有,需要全社会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共同治理。这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和行动主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民行动观。
八是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这体现了宽广的全球视野和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抉择,回答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命运共同体和国际话语权问题,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全球共赢观。
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特征要素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邃思想、科学认识、生动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工程紧密结合、相辅相成、螺旋上升而产生的智慧结晶,经历了从个人的认识实践到系统的生态文明思想的嬗变过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思想,是其具有深刻的、内在的、区别于其他或以往相关理念的特征要素,这些特征要素决定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是理论的创新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历史总结以及人类文明发展意义的深邃思考,深刻洞察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新形势、新目标、新矛盾、新问题、新要求,秉承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对传统生态环境保护理论进行了扬弃和升华,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了传承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例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思想,指明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互动共赢的关系,这就摒弃和突破了过去把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对立起来的传统僵化思维,为实现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协同共进指明了方向、路径和方式。
二是论断的科学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同志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深刻思考形成的,是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规律的最新认识,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人民检验的科学真理。比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论述,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演进规律的科学认识。再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环境质量出现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以及“三期叠加”的论断,是对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形势、挑战和机遇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判断,为科学决策、科学施策、科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描绘了科学坐标。
三是指导的全局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宏观视野,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的思考和判断,是指导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宏观全局工作的方针路线、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深邃历史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全民行动观、全球共赢观等,都充分体现了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不同维度和视角思考的全局性,体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方略和行动纲领思考的全局性,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下角色和作用的全局性。特别是“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论述,是强调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系统观的生动表达。
四是影响的长期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爬坡过坎、久久为功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基于历史、立足当下、面向全球、着眼长远,不仅是指导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是指导我国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目标、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的思想指引,其作用和影响是根本的、长远的,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光辉思想。
五是实践的有效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所以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遵循和坚持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其在过去指导具体实践中产生的重大成果,是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美丽中国新图景徐徐展现,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过去5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未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仍将继续指导我们,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六是内容的体系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还在于其本身规范严整的体系,在于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因为“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长治久安和幸福生活。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发展的同时,保持良好的环境和完备的生态系统,为当代和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同时,生态环境危机成为全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索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子,处理和平衡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让良好生态环境带来更多绿色财富;坚持以严密的法治和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制定与执行并重,惩处与激励并举,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陆地海洋和流域上下游,增强生态系统循环机能,维护生态平衡;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全民行动,构建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人人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从我做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创新的理论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鲜明的世界意义。
第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创新的理论意义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观。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准确深刻地把握了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矛盾、新特征、新问题,与时俱进提出了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强国要遵循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为我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新境界,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一次极大跃升,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做出了决定性的历史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第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远的历史意义是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高举旗帜、立论定向,把握大势、总揽全局,把生态文明建设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机贯通起来,深刻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规律和路径,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思想的新境界,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和行动的新境界,开辟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引领和贡献的新境界,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共同思想根基、凝聚了磅礴精神力量,是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的指导思想。
第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大的现实意义是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用“八个坚持”的理论支撑,阐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逻辑内涵和方略,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是引领我们实现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美丽中国梦目标的光辉旗帜和思想灵魂。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持之以恒用这一伟大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事业开创新局面。
第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鲜明的世界意义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思想、方案和价值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高度,清醒把握和全面统筹解决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等领域全方位着眼着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不仅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而且也是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巨大贡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立足国内,着眼全球,不仅要为中国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构建清洁美丽的世界,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已逐渐成为世界性语言和全球价值观。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及中国推动的生态文明建设与联合国的目标协调一致,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理念,值得世界各国借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方略,制定了“美丽中国”宏伟目标,将推动绿色发展落实到一项项具体行动上,用环保手段淘汰落后产能,既减少污染又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方案。我国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在国家政策层面强调了人民福祉与保护生态环境是并行不悖的,这具有巨大的积极意义。当今,世界需要中国这样负责任的国家在全球生态环境议题中发挥引领作用。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