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雁凌 季英德 董若义
在山东省乐陵市安起家庭农场的600多亩玉米地里,一台大型玉米茎穗兼收机来回穿梭。
从摘穗、剥皮到秸秆苞叶粉碎、收集,一亩地仅用10分钟就能完成作业,不仅效率高,收获还格外精细:玉米穗单独收获,30厘米以下的秸秆打碎还田,30厘米以上的秸秆晾晒之后打包成捆。
看着一捆捆打包好的秸秆,农场经理王安起有着自己的盘算:现在要是卖,一吨是200元,等到明年清明节前后再卖,那时候能到350元左右。
近年来,山东省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属地管理、层层负责的禁烧体系,不断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渠道,以禁促用,让秸秆变废为宝,成为农民不敢烧也舍不得烧的“宝贝”。
今年,中央财政对山东德州、滨州、临沂等试点市县分别给予1000万元~2000万元资金支持,促进秸秆还田、饲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等综合利用。目前,全省实现玉米秸秆综合利用面积4200万亩,利用率达到90%。
■秸秆禁烧 各有高招
围绕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山东各地均成立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在坚持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完善考核机制,采取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高效督查,严格奖惩。
9月26日,济南市槐荫区委、区政府对全市今秋秸秆焚烧“第一把火”进行严格问责。这是近年来济南市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中首次公开实名问责。
为落实责任,济南市实行各县(市)区、各街镇“行政一把手”秸秆焚烧污染防控工作负责制,层层制定工作方案,逐级签订责任状,构筑起县区包街镇、街镇包村、村包组、组包片的四级联动责任体系。同时,成立县(市)区、街镇、村三级应急小分队,配齐配全灭火工具,全天24小时深入田块、主要路段,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高强度地监控检查,发现苗头快速反应,确保在第一时间及时化解处理。
今年夏秋两季,菏泽市采取了市直部门分包县区的方式,加强全市农作物秸秆禁烧督导,发挥县乡两级特别是乡镇一级党委政府主体作用,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根据督导方案,对全市发生“第一把火”或出现两个火点的乡镇(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在电视台公开曝光并通报批评;出现4个火点的,由监察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出现6个火点的,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济宁市严格落实县、乡、村秸秆焚烧污染防控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合理布局值守点,安排专人日夜蹲守在田间地头。建立边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抽调执法力量,严厉打击焚烧秸秆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整治一起。对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的,按照“大气污染防治法”,对焚烧责任人按照上限给予经济处罚。
枣庄市专门下发《关于严禁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指出全市辖区范围内均为秸秆禁烧区,实行全面禁烧,凡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均为违法行为。对于故意焚烧农作物秸秆,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或不听劝阻,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分别处以警告、5日~15日拘留,并处100元以下罚款。
■资金扶持 多途利用
在严格焚烧秸秆的同时,山东各级政府积极研究出台切实可行的惠农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推动秸秆综合利用。
今年,农业部、财政部在全国10个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山东省选取了秸秆产量较大的滨州市滨城区、曲阜市、泰安市岱岳区、兰陵县、诸城市、成武县、齐河县等7个县作为试点县。
其中,齐河县争取到中央财政补贴资金1000万元,自筹资金696万元,大力推广玉米秸秆粉碎全量还田综合配套技术模式,目前已完成秸秆精细化还田面积10.7万亩。
受益于财政资金的大力扶持,滨城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从去年的92%提升到今年的接近100%,且收储体系更加完善,利用途经也从以往的秸秆还田等肥料化利用为主,向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等领域延伸。
滨州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以玉米秸秆青贮项目为例,目前,滨城区玉米市场价格为7.2元/斤,按每亩地产玉米1000斤算,农户卖玉米可收入720元。但是,玉米收获需要支取人工费、收获机械费等380元左右。因此,农户卖玉米的实际收入仅有亩均340元左右。
在财政资金的扶持下,如今滨城区新建、改扩建秸秆青贮池3.3万立方米,全年可消耗15万吨秸秆,占全区秸秆产量的三成多。农户把玉米秸秆收集后运送到牛奶养殖场青贮,按每亩地玉米(带籽粒)产量3吨算,当地合作社(企业)将给予农户720元。如此一来,农户每亩可多获得380元钱收益,全区农户即可收获1900万元的“大红包”。
■找准出路 变废为宝
为提升综合利用效率,山东省大面积推广玉米籽粒收获及青贮、秸秆还田打包机械,今年秋季,全省新增补贴的捡拾打捆机达531台、秸秆粉碎还田机2576台。
有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各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也有了底气。今年,菏泽市将力争使适宜机收地块全部实行机收粉碎还田,大力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鼓励发展秸秆利用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和配套服务组织。
济宁市拿出专项资金,对农作物秸秆实行保底价收购,并在镇街划出了专用存储仓库,收购的秸秆直接输送到造纸场、肥料厂、发电厂等企业综合利用。
位于淄博市桓台县的森源秸秆能源开发公司,每天能“吃掉”上万吨秸秆。桓台县起凤镇鱼一村村民宋开平高兴地说:“我这一吨秸秆在这卖180元钱,我种了十五六亩地,就能收入3000多元,这3000多元钱今年种小麦、买肥料就够了。”
位于商河县经济开发区的济南玉泉生物发电有限公司,则有效解决了商河县辖区的秸秆综合利用问题。企业负责人介绍,农作物秸秆和林业废弃物是生物质发电的主要原料,经过粉碎处理,这些原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来发电。现在企业每天燃用秸秆900多吨,每天可为国家提供清洁能源65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可提供绿色电力2.1亿千瓦时,全年可燃烧各类生物质秸秆30万吨左右,可替代原煤16万吨左右。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