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网站, 今天是 : 
首页 > 新闻信息 > 公示公告 > 公示公告
中外记者高度关注环境保护 张力军、吴晓青副部长就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接受媒体集体采访
发布日期:2009-03-13 访问数:4608次   来源:
    ●到去年年底,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6.6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8.95%。

  ●坚持有保有压,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防火墙”,归纳起来是“四个不批、三个严格”。截至2月底,已有总投资约1040亿元的14个项目被暂缓审批或不予审批。

  ●细颗粒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将在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中增加臭氧、PM2.5等指标。

  ●不能因为对环境有影响就不发展汽车产业。要提高排放标准,加快淘汰黄标车,治理机动车污染。

  ●“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是一体的,切不可把9个字简化成“保增长”3个字。

  ●城市污染要实行区域联防联治。环境部将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3地的省级政府进行协调,准备编制区域污染防治规划。

  ●中央要加大对省的考核力度。将出台省界河流断面考核办法,明确每个省河流出境断面的水质要求,对达不到要求的地区停止建设项目审批。

  ●要从垃圾焚烧厂的厂址选择、污染物控制、卫生防护、污染治理,特别是公众参与等方面严格把关,坚决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环境保护部等部门正在研究湘江治理规划,规划确定后,可以考虑把湘江列为国家又一个重点治理流域。

  

  今天上午11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吴晓青应邀出席并接受中外媒体记者的集体采访。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媒体记者踊跃提问,气氛热烈。张力军、吴晓青和有关司负责人就减排工作进展和做法、强化环评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保增长形势下如何确保环保法律法规落实、水污染防治和流域治理、机动车污染控制等广受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逐一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服务把关保增长 坚持减排不动摇
——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当前环境保护形势和任务”专题采访答问实录

  新华社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张部长的。今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去年的二氧化硫排放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都有明显减少,我们一直关注的是我们做了哪些工作能够达到这种减排量,我们想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张力军:非常感谢新华社的这位记者朋友,你提出了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公布了2008年全国COD比2007年排放量下降了4.4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5.95%,这是自2007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开始实现“双下降”之后的又一个好的成绩。到去年年底,我们全国的COD的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了6.6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8.95%。可以说,2008年的工作为我们实现“十一五”的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取得这样的成绩,我认为取决于以下5个方面:

  第一个原因,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真抓实干。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十大措施之后,温家宝总理又组织召开了国务院节能减排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全面部署了节能减排的工作。各地也都把节能减排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真抓实干。比如河北省,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抓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要重点抓好“双三十”,就是30个县和30个企业。这30个县和30个企业的污染负荷占了河北省的50%,而且省委明确要求,这30个县、市的书记、县长在3年内不得在工作职务上进行变动,而且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不好的要就地免职。河北省人大决定每年都要审议省政府“双三十”工作的进展情况,也就是说,像审议河北省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议河北省的财政预算和决算一样审议“双三十”的节能减排工作。省政府每个季度要调度一次“双三十”的进展情况,帮助这些企业和地方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由于河北省的工作力度大、决心大,去年河北省的节能减排特别是在污染减排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两项指标去年都比2007年下降超过了9%,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各地都认真贯彻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在淘汰和关停落后企业、污染严重企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去年年末在考核时做了一下统计,全国共关停、淘汰污染严重的造纸企业1100多家,关闭小火电机组1669万千瓦,淘汰炼铁的落后能力1400万吨,淘汰落后的炼钢能力600万吨。同时,还淘汰了一些有色、水泥、焦炭、化工、印染等落后产能。

  第三个原因,进一步加大了减排工程的建设力度。尽管去年全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出现下滑,但是中央在拉动内需中安排资金,加大节能减排的投入力度,可以说在减排工程的建设上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49万吨,新增火电机组的脱硫装机容量9712万千瓦。污水处理率我们也做了统计,由2007年的62%上升到了2008年的66%,燃煤机组的脱硫设施安装情况由2007年的48%提高到了2008年的60%以上。另外,像钢铁的烧结机和企业污水的深度处理等一批装置也已经建成投产。

  第四个原因,在考核上实行了严格的问责制。去年年初,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200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减排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考核,并将考核情况报国务院批准后在新闻媒体上进行了公布。同时,我们也公布了对4个城市和3个电力集团进行区域限批的情况,4个城市被区域限批的原因是污水处理装置没有按期建设,或者是建设以后没有正常运行。3个电力集团被限批的原因是没有按期完成脱硫设施建设。对7个企业不正常运行脱硫设施的,也就是7个电厂,全额追缴了排污费,并扣减了享受的脱硫电价,同时又处以5倍的罚款。

  严格的考核,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集团进一步转变观念,变被动减排为主动减排,同时各地也纷纷采取了多种责任追究办法。例如江西省,对减排完成效果不好的6个市县实行了区域限批。

  第五个原因,支持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陆续到位。大家都知道,污水处理要走市场化,处理成本需要收费0.8元。去年,绝大多数地方污水处理收费已经达到了0.8元。在电价方面,我们提出要给脱硫的电厂每度电增加1.5分钱,这个经济政策在去年也基本上得到了落实。此外,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央财政也专门拨付了34亿元资金支持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省级环保部门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已经基本建成,企业达标排放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全国GDP和能耗的增长速度低于预期,也为污染减排减轻了压力。这些就是我们去年完成情况比较好的主要原因。

  人民日报记者: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拉动内需的问题。我们也知道,很多部门为拉动内需出台了很多政策,我想问的问题是,为拉动内需,环境保护部在环评管理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的效果怎么样?

  吴晓青: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决策部署,我们结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保增长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了4个方面的措施:

  第一,加强指导,完善制度。我们在第一时间向全国环保系统传达了中央精神,指导全国环境保护系统为保增长、调结构认真做好服务,并要妥善处理好把关和服务、当前和长远、效率和质量、宏观和微观这4个关系。

  同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指导,我们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地方做好工作。比如我们出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这个规定解决了中央批什么项目、地方批什么项目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又配套出台了第二个文件,即《环境保护部直接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这个文件解决该批什么项目、不该批什么项目,中央批什么类型的项目、地方批什么类型的项目等问题。这两个文件相配套,明确了中央批什么类型的项目,地方批什么类型的项目,该批什么类型的项目,不该批什么类型的项目,这样就有效地厘清了微观和宏观的关系。

  第二,分批审查,减少程序。我们对不同项目采用了不同审查程序,及时召开专题会、常务会,审议符合国务院确定的拉动内需、要求尽快上马的项目,对不符合条件的项目,我们及时向业主做出解释,说明不予审批的原因。

  第三,便民高效,缩短时间。项目受理的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为现在的两天,审议项目的会议次数由原来一个月一次调整为现在的一个月两次,有些项目还随到随批,为保增长做好有效服务。

  第四,分类评估,简化流程。在确保环评质量的前提下,按项目的环境影响大小,实行分类评估、分类审查、分类确定时限,对“两高一资”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从源头上控制其过快增长,而对其他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项目简化项目评估的流程。

  综上所述,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上4个方面的措施来加快做好这项工作。自中央做出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部署以来,截至2月底,我们共受理了环评申请195个,同期批复了246个,涉及项目总投资9700多亿元,其中涉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53个,总投资2800多亿元。我们还针对铁路建设投资加快的新情况,主动与铁道部进行沟通,探索建立现场评估、联合审查的机制,加快项目的审批速度。与此同时,我们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基础上,对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严把关,对存在环境隐患的总投资约1040亿元的14个化工、石化、钢铁、火电、造纸等项目实行了暂缓审批或者是不予批复。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记者:最近几年,大城市里灰霾现象频繁发生,公众非常关注的是,灰霾天气和城市公布的污染指数往往不是很一致,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张力军:近年来,全国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灰霾天气有所增加,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城市,灰霾天气有的已经占到了全年天数的一半,或者是一半以上。根据我们的监测和有些专家的分析,细颗粒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来我们大中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导致机动车排放迅速增加,空气中PM2.5细颗粒的累积就越来越多,由此造成大气灰霾天气比较频繁。环境保护部正在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商,开展这方面的综合整治工作。我们现在的空气污染指数是10年前制定的,当时根据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只考虑了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这3项指标,而与灰霾天气密切相关的PM2.5细颗粒和臭氧等指标没有包含在内,这就导致了监测部门公布的空气优良状况不等于老百姓感觉到的蓝天白云。所以有些群众也打电话问我们,问监测机构,说我们感觉并不是蓝天白云,天空雾蒙蒙的,怎么还是优良天气?主要原因就是这个。环境保护部正在研究改变现在的这种评价体系,准备增加臭氧、PM2.5等细颗粒的一些指标,同时还要考虑适当增加大气能见度的指标,努力使监测指标和人民群众的感官指标尽可能一致。

  路透社记者:国务院最近公布了一系列为了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买1.6升以下排量的汽车可以把购置税减少一半。我们知道,中国的大中城市比较注意空气质量,但是如果增加了城市里的车流量,与保护环境会不会发生冲突和矛盾?

  张力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最近国务院在拉动内需的时候出台了一些政策,其中有一项政策就是鼓励人民群众购车,同时要实现1.6升排放量以下汽车的购置税减半。实行这项政策对拉动内需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非常有好处。刚才这位先生提到的,车辆的增加对环境是不是有影响。我们认为,车辆的增加对环境确实有影响,这是无可置疑的。但是,不能因为对环境有影响,我们就不发展汽车产业,老百姓就不开车,大家还都回到骑自行车的时代,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要解决环境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使环境既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适应人体健康的需要,又能改善群众的生活。在机动车污染物防治方面,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提高机动车的排放标准。有的专家形象地说,一台国Ⅲ车(也就是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的汽车)排放量和一台国零车(也相当于欧零的排放标准)排放量相比,是个什么比例呢?就是一台国零标准的汽车的排放相当于14辆国Ⅲ标准机动车的排放量,所以我们要迅速地提高标准,使现在新出厂汽车的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去年我们已经在全国实行了国Ⅲ标准,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国Ⅳ或即将实行国Ⅳ的标准。

  第二,加大对污染较重的车也就是国零标准汽车的淘汰力度。当然,这种淘汰不能仅仅靠行政手段,发一个通知就淘汰,而是要采取法律、经济、行政等综合手段。如北京市在淘汰国零车的时候,对黄标车的提前淘汰实行了补偿。今年,中央财政也专门安排了一笔资金,用来加速此类高排放汽车的淘汰。

  第三,要加大检测力度,对新车要实行生产一致性的检测,就是不能汽车生产商提供的样车经认定符合标准,但其以后生产的可以与此不一致,这不行。我们要从生产线上进行检查,以达到我们允许上市的标准。对不符合排放要求的汽车必须采取治理措施。

  广东南方电视台记者: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一个河网密布的地区,在广州就有包括珠江在内的300多条大大小小河流和河涌,这些河涌的污染情况一直是非常严重的。现在备受媒体关注的是,广州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下了军令状,要在17个月内彻底整治河涌污染。还有广州的政协委员提议,到了限期以后,市长带着区长一起去游河涌,以此来促进地方政府的治理。我想问一下部长您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另外,今年在中国经济要保八的前提下,我们的环保法规如何在各地贯彻和实施?

  张力军: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你实际上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广东省的河涌治理。广东省确实是河网密布的地区,大大小小的河涌可能比你说的要多得多。这几年,广东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环保工作力度,特别是在珠三角,在水污染防治上下了大力气。我举一个例子,珠三角现在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在县城一级了。全国还都在重点建设县城一级污水处理厂的时候,珠三角已经扩展到乡镇和一些主要的村庄了。所以可以讲,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珠三角走在了前面。但是珠三角由于历史的原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引进了一些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所以这几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我想我们新闻界的朋友们也都可以看到各方面的报道,广东省又有多少企业外迁、又有多少企业关闭等,这就是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出现的新问题。所以,我认为我们对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策还是有信心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能够集中精力办大事,只要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我相信是会办成的。

  第二个问题,在保八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环境法律法规的落实。保经济增长,实际上中国政府对外讲不是3个字,是9个字,叫“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这9个字是一体的,我们切不可把9个字简化为3个字,就是“保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在研究并提出这9个字的时候,态度是非常明朗的,要求一是不可以再搞“两高一资”的项目,在保增长的同时,地方也不能够再搞“两高一资”项目,这一点非常明确。二是中央陆续研究制定10个行业的调整振兴计划,其中充分体现了“调结构”,调结构就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高污染、高能耗的工艺。这种淘汰是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而且中央把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看作是调结构的机遇,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

  三是无论是党中央还是国务院,在谈到经济增长的时候都有一条明确的要求,就是抓好节能减排毫不动摇,必须完成“十一五”减排指标。所以,从中央到各省的态度,在金融危机形势下是有机遇的,是有利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我认为,环境保护的各项政策法规会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游河涌的问题,我认为大家都是见仁见智,但是我更看重的是,这是一种宣誓,说明当地市委、市政府有决心解决河道的污染问题。而且要亲自下水游泳,让老百姓放心,我认为这一举措的意义是给大家更大的信心。

  美国中华商报记者:我的问题是关于空气质量和水污染、空气污染的。很多海外的华侨想在大陆投资,但是对水污染感到很害怕,能不能出台一些政策,把污染量降到最低,包括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使华侨能够更好地在大陆投资。

  张力军:对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人都很关心,包括海外的华侨华人,世界各国的人民也都很关注。所以,中国政府在环境保护上不断加大力度,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我们出台过《大气污染防治法》。根据法律的规定,大气污染是以城市为中心进行防治的,通过去年奥运会的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大家可能也都记得,北京奥运会期间空气质量确实有了很大改善,兑现了中国政府的承诺。这个保障工作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遇,就是对大气污染不仅要考虑城市本身,还要考虑大气的环流问题,也就是考虑大气污染输送的通道问题。北京市的空气污染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污染负荷当地占70%,通过大气环流输送进来的占30%,所以,必须实行区域联防。根据中国大气的情况、大气环境质量的状况,城市污染的重点区域还是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这3个区域,环境保护部正在和这3个区域的省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进行协调,准备编制区域的污染防治规划,由环境保护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实施。

  关于水环境问题,可以说中国政府15年前就开展了重点流域的治理工作,水质在逐渐改善,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这3年每年改善的幅度都比较大。关于环境质量的问题,这次给记者提供了一份背景材料,希望大家可以看一看背景材料。关于水的问题,我们现在考虑的是:第一,要进行源头控制,不符合规划要求、不符合环境质量要求、不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的企业,不能再建。第二,要推动重点流域规划的实施,重点是要建设一批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并且要对河流实行综合治理。第三,要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第四,要保障饮水安全。第五,要加大考核力度,重点是中央要加大对省的考核力度,省要加大对各市县的考核力度。我们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已经协商,最近将出台一个对省界河流断面的考核办法,这个办法将明确每个省河流出境断面的水质要求,达不到要求的要停止对这个地区、这一流域的建设项目审批。通过以上办法解决水污染问题。关于土壤的问题,我们正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相信不久将会有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出来以后,包括我们的措施,将一并对外发布。

  成都商报记者:有两个问题请教部长,刚才吴部长其实也介绍了,今年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大家都很关注。截至2月份,有193个环评项目已经报到环境保护部了,其中刚刚提到了有14个项目由于涉及“两高一资”所以暂缓或不予审批,想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这14个项目的具体情况。同时,作为环保部门,环评是所有投资项目必经的一道关,如何实施环评的监管,确保“十一五”规划中主要污染物减排10%目标的实现与我们的经济发展能够同步进行。

  吴晓青:不是193个,是195个,暂缓审批和不予审批的是14个。你问了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如何在保增长、扩大内需的同时,环保部门能够保证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这确实是环保部门现在考虑的重中之重的问题,而且在工作中,我们也是这样部署的。首先,我们严格兑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七项承诺”。第二,我们坚持有保有压,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建设项目设置了“防火墙”,归纳起来是“四个不批、三个严格”。“四个不批”,即对于国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环境污染重,产品质量低,能耗、物耗高,污染物不能达标排放的项目,一律不批;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没有总量指标的项目,一律不批;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项目,一律不批。“三个严格”,即严格限制审批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项目;严格限制审批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项目,并且要坚决杜绝已被淘汰的项目以所谓技术改造、拉动内需等名义重新上马;严格按照总量控制的要求,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区域、行业、企业发展的约束条件。同时,不仅中央这样做,也要求地方这样做。我们已经与地方打了招呼,而且反复强调,对涉及到不能审批的和严格控制的项目,以及“两高一资”、产能过剩的项目要严格限制,这是一条红线,也是一条高压线,不能碰,更不能越线。我们在开会的时候专门强调,我们宁可现在做恶人,也不能做历史的罪人,一定要严格把关。

  祝兴祥:环境保护部在审批项目的时候,与地方的要求不一样。我们有一个受理大厅,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产业规划、国家明令淘汰和落后的项目,受理大厅已经不准受理了,14个项目没有把这些计算在内。这14个项目当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符合产业政策,但是它对环境的影响,比如石化项目对水资源影响论证不清楚,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另外,比如对钢铁,钢铁的总量国家要控制,上新的钢铁项目必须要核实老的、旧的、小的钢铁项目是不是一并淘汰。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弄清楚,对这些项目环保部门一般都是暂缓审批或者不予审批。项目名单是动态的,比如前段时间又有3个项目没有通过,要重新组织论证。至于具体名单我就不提供了。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记者:中国媒体有一些报道,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六里屯的垃圾填埋场,当地居民害怕那里要建造垃圾焚烧厂,想请问贵部,首先认为这种垃圾焚烧厂应该不应该建?会不会建?会不会像居民们所担心的那样,危害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更广泛的问题是,垃圾焚烧厂应不应该在中国普及和推广?

  祝兴祥:大家很关心六里屯的问题,因为中国现在在其他城市也是把垃圾焚烧作为处理城市垃圾的一种途径。中国这几年建设了一些垃圾焚烧厂,有些地方也很成功。关于北京六里屯的问题争议比较大,我们也关注到了,我想做3点说明。第一,六里屯垃圾焚烧厂应该进一步论证。首先是北京市环保局1995年审批了这一项目依托的垃圾填埋场的环评文件,并明确提出了填埋场外界500米左右不应该新建永久性住宅,现有建筑予以搬迁的要求。但是这个要求并没有得到认真落实,所以厂区周围的人口数量和环境功能实际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二,要更大范围地听取公众意见。2005年11月以来,在这个项目周边,城市规划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周边居民显著增多,导致可能受项目潜在环境风险影响的人数明显增加。我们注意到,公众已经通过群众来信、上访等形式对这一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表示了关注。因此,这一项目建设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在更大范围客观、全面、公开地征求公众意见,并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第三,未经核准不得开工建设。在完成进一步专家论证和更大范围征求公众意见之后,这个项目的建设单位应该将进一步论证的过程和征求公众意见的结果报送北京市环保局核准。北京市环保局核准后应该公告,如果未经公告,项目不能开工建设。以上是环境保护部的意见。技术方面的问题我们也很关注。我们现在建成的垃圾焚烧厂还不是很多,从目前运行的情况看还是不错的,我们很关注。尤其是大家关注的二恶英的问题,有专门的监测指标,一直在跟踪监测。

  吴晓青:我补充几句话。第一,关于垃圾发电和垃圾焚烧,这个技术在国外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垃圾经过焚烧处理可以使垃圾资源化利用,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这是垃圾处理的方向。当然与此同时也会带来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可能产生二恶英等问题。第二,垃圾焚烧厂与城市建设规划有矛盾。第三,垃圾运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问题。特别是二恶英,我们在全国建设了二恶英监测室,并投入使用。对垃圾焚烧厂的建设,环境保护部已经联合有关部门在2006年对这一类的项目在环评管理中提出了从标准到建设等具体明确的要求。2008年,我们又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相关垃圾焚烧的管理和技术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环境保护部门要在厂址选择、污染物控制、卫生防护、污染治理,特别是公众参与等方面要严格把关,特别强调要坚决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

  湖南经济电视台记者:2007年湖南在获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之后,把湘江的治理纳入了当务之急,去年准备投资114亿元治理湘江。请问张部长,湘江治理的计划会不会准备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的大盘子。同时对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会不会有一些直接的对应政策来推进?

  张力军:首先,回答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问题。前几天,湖南省委张春贤书记和周强省长到环境保护部,和周生贤部长进行了会谈,主要内容就是要对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实行省部共建。我们正在和湖南省进行商讨,我相信,很快可以达成协议。

  第二个问题,关于湘江治理。湘江是长江的一条重要支流,湘江的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长江的环境安全。所以,党中央、国务院对湘江治理非常关注和重视。李克强副总理最近有个批示,根据批示精神,发改委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组织了调查组,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湘江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现在正在研究治理规划。我想,这个规划研究确定之后,可以考虑把湘江列为国家的又一个重点治理流域。

  工人日报记者:据我们了解,每次媒体披露了一些环境问题以后,都是有人高兴有人忧。我想请问,环境保护部如何评论媒体的舆论监督?

  张力军: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环境保护部非常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非常欢迎新闻媒体监督环境保护部的工作,监督环保系统的工作,也监督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所以,我们是非常支持新闻媒体开展监督工作的,不存在我们部里不高兴的问题。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主办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Shando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Ltd
电话: 0531-8587002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贞元街1277号鲁坤天鸿创谷中心A1座1-1号楼
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号:鲁ICP备19047602号 鲁公网安备 32032202000001号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