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日前召开的环境执法情况新闻通气会指出,自开展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以来,共检查企业(单位)32004家,发现存在环境问题企业20482家,问题企业占比约为64%。由此可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改善环境质量需要持续努力。从深层次看,一些地方重发展而轻环保、落实环境保护责任不力,是造成问题企业大量存在的根本原因。
改善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要求,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多次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出指示,体现了党和国家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意志。
我们必须认识到,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环境保护是地方政府的法定责任,更是严肃的政治责任。无论中央环保督察、专项强化督查还是其他检查,目的都在于以强大的压力传导推动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某个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说明企业环境意识薄弱;问题企业大量存在,背后则一定有地方政府履行环境责任不到位的原因。
一些地方除了问题企业众多,还被发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妥善解决,关系到一个地方环境质量能否有效改善。这首先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提高站位,深化认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政治责任来履行,切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创环境保护新局面。
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毋庸讳言,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政治站位不高,未能从党执政兴国的高度理解和推进环境保护工作,造成环境问题累积加重、环保工作困难重重。党政领导干部应该有这样一种认识:只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才能具有大局意识、超前思维,才能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把讲政治落实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行动中。
要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为地方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问题提供了基本遵循。当前很多地方都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将其写入各种规划中。但能否将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行动,还有待检验。现实中,牺牲生态环境进行掠夺式开发的例子并不少见。只有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健全制度安排、强化考核约束,才能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内生动力。
要将群众呼声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大气、水、土壤污染已成为影响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呼吸清新的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是群众的殷切期待。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紧紧围绕环境质量改善这个重点,下大力气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以实实在在的变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
要较真碰硬抓好责任落实。环境问题就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的解决过程必然会触及地方政府、企业的利益。一些环境问题久拖不决、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难以遏制,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因为触及利益,调整利益的阻力巨大。较真碰硬才是真落实。环境保护仍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时期,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以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直面问题,果断亮剑,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
要不断加强作风建设。良好的工作作风是干事成事的重要保障。当前,不思进取、不接地气、不抓落实、不敢担当的作风问题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就难以保证。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作风建设,加快形成“严、真、细、实、快”的干事创业氛围,用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各项工作和挑战。
登高才能望远。环境保护事业是一项伟大而神圣的事业,只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才能真正提升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早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让群众早日分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