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评论员
备受关注的“西安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造假案”一审近日宣判,涉案7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一年十个月不等。环境保护部发布官方消息指出,法院依法给予惩处,彰显了法律的严肃性。环境保护部将采取严格的质控手段,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可观、真实。
环境监测数据造假,严重影响治污进程和政府公信力,必须依法严惩。环境保护部态度明确,立场鲜明,表明了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零容忍的态度和决心,增强了公众对于治理污染的信心。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为环境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监测的预警效应大打折扣,不仅会误导环境管理决策,贻误环境治理时机,而且会严重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环保数据被污染,比环境污染本身更可怕,危害更严重。
该案件是一起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但并非个案。从环境保护部公布的各类督查情况来看,“监测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依然存在”反复出现。给采样器“戴口罩”,围着监测点治污,插入矿泉水稀释,在监测软件上留“后门”等,各类人为干预监测数据行为五花八门,简单粗暴,全然不顾自动监控设施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及重要性。
当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期待也越来越强烈。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治污压力大,希望早日完成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但这种弄虚作假、掩耳盗铃式做法,显然是误入歧途。
对于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之类事件,唯有严惩不贷,加大惩罚的力度,才能杜绝再次出现。在这方面,《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新《环境保护法》、《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环境监测数据弄虚做假行为判定及处理办法》等都为严厉追究监测数据造假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
除了法律层面,国家也通过推进环境监测改革等措施,严格防范数据造假,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比如,上收环境监测事权,避免地方行政干扰、编造、篡改环境监测数据;加大环境监测数据监督检查力度,集中整治篡改和伪造监测数据等弄虚作假和违法行为等。
监测数据是否真实、客观、权威,关系着环保工作大局,必须高度重视。只有监测数据真实有效,才能夯实环保的基石,才能赢得公众的认可与支持,才能早日拥有碧水蓝天。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