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董 卿 从春龙
“一号机组冷试已经完成,热试进展非常顺利,预计今年7月就能并网发电。2号机组主泵全部到场。”3月7日,山东核电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热试是核电站调试到发电的里程碑节点,终于可以用上核电了。
核电等重大建设项目,常引发所在地群众负面情绪,即所谓的“邻避效应”,其实质是群众对发展权、环境权的深度关切。从2009年正式开工,海阳核电项目进展顺利,地方对于项目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没有出现一例上访和群体事件。海阳市以科普到位、补偿到位、共享到位、监督参与到位“四个到位”,有效回应了群众对于发展权、环境权的深切关注,找准了经济利益与环保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两个平衡点,探索出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路径。
驱车行驶在冷家村,宽阔的街道,一排排红瓦白墙的新房,不少村民在清理渔网。这个村是个移民村,2005年冷家村跟董家村从现在核电厂的位置“空降”到10公里外。短短25天时间,两个村1042户完成了搬迁。
“政府给每户村民盖好了房子,划了耕地,还按照面积给予安置补偿。新村建筑面积比原来增加了20%,住宅、学校、渔需仓库、村委办公室、医疗室一应俱全。”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工委书记、管委主任李恩清说,这些村民为核电的发展作出了牺牲和贡献,企业和政府每年都会登门慰问,了解村民的需要,给予一定帮助。
张家庄村离一号机组直线距离不过一公里,村中随处可见核电科普墙,村民对核电丝毫不陌生。为承担起企业对驻地的社会责任,核电厂积极助力村庄打造美丽乡村,帮助粉刷墙壁,硬化道路,逢年过节都会到村中慰问。
“很多人对核电的排斥,是因为不了解。这些年来,我们走出去、请进来,做了大量核电知识科普。”山东核电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副经理梁军告诉记者,仅2016年就开放10余次,邀请7000多人次走进核电。坐落于烟台高新区的山东核电科技馆,去年就接待了10000多人次。
1号机组非核蒸气冲转试验成功、2号机组汽轮机盘车投运成功、2号机组主泵全部到场……在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的官网上,核电厂的每一步进展,都会第一时间披露。从技术原理到工程进展,外界可以随时了解核电厂的进展。
“对于质疑核电的人,我们更要抱一种包容、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打消公众的顾虑。”梁军说,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住得离核电站越近的人,比如附近的村民,因为对核电了解的非常多、非常透彻,反而没有外界那么多的顾虑。
“核电项目对于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让群众共享发展权和环境权,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李恩清告诉记者,海阳市依托核电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设立了山东省海阳核电装备制造工业园区。截至目前,已投产、在建和预计投资过亿项目17个,总投资预计1600多亿元。周边村民感受最深的是,随着园区的建设,看病、购物、工作更方便了。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