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网站, 今天是 : 
首页 > 新闻信息 > 公示公告 > 公示公告
迢迢生态文明路 壮哉美丽中国梦——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述评
发布日期:2016-12-30 访问数:5280次   来源:

             

◆本报记者 岳跃国 谢佳沥 史小静

生态兴则文明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认识高度、推进力度、实践深度前所未有。

一个个战略,正在付诸实践;一项项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一张张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如今,生态文明之机前所未有,生态文明之势越发强劲,生态文明之路逐渐明晰。

迢迢生态文明路,壮哉美丽中国梦。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建设美丽中国,虽任重道远,但我们信心满怀。

生态文明之机前所未有——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之高、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2016年12月2日,浙江湖州,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张高丽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三位中央领导同志一同就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部署,传递的信号不言自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风格。

放眼全球,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的行动纲领,中国共产党是第一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重视程度之高、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堪称前所未有。

白山黑水间,巍巍昆仑旁,婀娜长江源,茫茫草原上,多姿钱塘畔,京畿燕赵地……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带到哪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刻。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我们的把握更加到位。补齐短板的目标更加具体,环境质量改善的核心更加凸显,环境管理转型稳步推进。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勤劳肯干,守着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义,我们的考量更加全面,打破了简单把发展与保护对立起来的思维束缚,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转变。

“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要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我们的认知更加具体,强化环境法治、建立督察制度、开展离任审计、严肃责任追究等顶层设计不断完善。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我们的认识更加准确。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个体与群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态文明作出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有关重要讲话、论述、批示多达100余次,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这是基于历史的战略考量。从历史视角来看,发达国家一二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和解决的环境问题在我国累积叠加,突出表现为环境质量差、生态损失重、环境风险高。

这是基于现实的战略决策。以现实视角来看,生态环境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遏制。总的来看,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已经接近或超过环境容量。

这是面向未来的战略擘画。以未来视角来看,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增量仍可能呈增大趋势,排放总量仍将在千万吨级高位运行,守法新常态形成仍需较长时间。

曾有外媒如此评论:“19世纪英国教会世界如何生产,20世纪美国教会世界如何消费。如果中国要引领21世纪,必须教会世界如何可持续发展。”

对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命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以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来审视,世界第一大党正以对环境保护的强力推进来面对。

我们注意到,各类相关会议,各种相关规划,各个相关改革,都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纳入其中。

从全国两会到中央全会,环保屡成热点;从三大发展战略到各类发展规划,环保屡成重点;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到制度建设,环保都是焦点。

我们注意到,从党中央到最高行政机关、最高立法机关、最高司法机关,中央层面连续发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强音。

党中央、国务院密集发布有关生态文明建设文件,全国人大加快环境法律制修订工作,严肃开展相关执法检查,全国政协多次就加强环保工作开展专题协商,“两高”3年半内两发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我们注意到,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十三五”规划纲要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明确为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资源环境指标达16项,且全为约束性指标。分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约束强。

当下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党的主张、国家战略、人民意愿。

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能否牢牢把握,体现能力,考验智慧。

生态文明之势越发强劲——

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增强,环境治理原动力逐渐被激活,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样一件复杂大事,尤需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继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之后,中央提出了第三个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2012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1+6”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八方面的制度,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组合拳”。

2016年5月,国办印发《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6月,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统一规范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意见》;

8月,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11月,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国办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

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环境保护税法》;

……

这些改革措施,都是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激活环境治理的原动力、提升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一系列制度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环保督察。

2016年第一个工作日,河北石家庄,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北。中央深改组2015年7月1日定下的环保督察制度,拉开了帷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要求将环境保护督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

针对河北省环境保护督察试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大气力,敢于动真格的,认认真真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7月中旬起,内蒙古、黑龙江等8省区陆续接受督察。11月下旬起,第二批对北京、上海等7省市的督察全面启动。

河北被指原省委主要领导对环境保护工作不是真重视,没有真抓;云南被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求不严;广西被指环保为发展建设让步的情况时有发生;江西被指环保不作为、乱作为问题突出……

中央环保督察直指问题,动真格,重履责,促整改,找准了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症结所在,挖出了环境问题的病根,刺痛了地方党委政府的敏感神经。

中央环保督察覆盖近半省份的同时,省级督察也在同步推进。河北、陕西、四川、重庆、福建、甘肃、湖南、湖北、山西、青海等省份,有的印发了实施方案,有的已开展督察。

中央督察、省级督察、综合督查以及各类专项督查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尽职履责的督政体系。由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更具操作性。

在一系列制度改革中,对管理体制影响最大的当属垂管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行以块为主的地方环保管理体制,使一些地方重发展轻环保、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使环保责任难以落实,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大量存在。

改革势在必行。2016年12月,重庆、河北相继启动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

上海、江苏、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贵州、陕西、青海等10省份也已提出改革试点申请,并开展了前期准备工作。

这一改革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很大程度上能使相关部门甩掉包袱,减少顾虑。

环境保护部地方环保垂直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吴舜泽将环保垂改看作环境治理的“底盘性”制度改革,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是国家环境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

我们还注意到,其他领域的环保体制改革也在快速推进。

四川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占全省面积的40.6%;陕西占比38.6%;湖北、江西占比均达1/3;天津以法律形式划定红线。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江西省和贵州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致力于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

内蒙古、湖南、陕西、湖北、四川、广东、福建、山东等十几个省份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了探索试点。

吉林、江苏、山东、湖南、重庆、贵州、云南7省市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其中贵州、重庆已印发实施方案。

河北承德等首批6个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城市中,有的已经公布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情况。

……

所有这些探索创新,让中央改革举措落了地,生了根,为各地发展积了势、蓄了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谁认识深、反应快、力度大,谁就能在接下来的发展实践中赢得先机和主动。

生态文明之路次第明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深刻把握中央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并自觉融入发展实践,就是要将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落实到位

“洱海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可能晚上回家做饭就没水了。”对于洱海的重要性,云南大理州环保局局长李劲松有着清醒认识。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

“总书记‘立此存照’的话家喻户晓。虽然是站在洱海边说的,但我认为这是对全国的要求,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大理州委副书记、大理市委书记孔贵华告诉记者。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赋予了小康新的内涵,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与鞭策。

既然是关键,就要有与关键定位相适应的认识,就要有与关键定位相适应的举措。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根本的要求在于坚持绿色发展。

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村头,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字。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此考察时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如今已经成为大江南北的发展共识。

基于此,各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让发展理念更绿,从产业结构、发展方式、能源结构调整入手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让发展动力更足,将环境保护的外在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实,不能增长速度规模上去了,环境质量却下去了。

长江经济带发展,绿色打底。这里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大保护”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开发”被明令禁止。

京津冀协同发展,绿意渐浓。北京强力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河北首个与国家签订去产能责任书,推进“6643”工程;天津连续多年将“美丽天津”作为一号工程。

一带一路建设,绿字当先。相关规划重点涉及的18省份均将绿色发展置于突出位置,均将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发展战略。

这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质量的不二之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基础的工作在于加强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多次强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根据这一判断,改善环境质量成为环保工作的核心,加快补齐短板成为主攻方向。

2016年5月,“土十条”印发实施。这与2013年9月印发的“大气十条”、2015年4月印发的“水十条”共同构成了三大行动计划。

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个个都是硬骨头。

顺应这一形势,环境保护部按环境要素设置水、大气、土壤3个司,理顺内部职责和业务关系。区域间、省际间、上下游之间联防联控联治,遇到重污染天气几十个城市同步预警。

按照这一要求,浙江强力推进“五水共治”,山东治水坚持标准引领,河北、山西实行大气污染调度令制度。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效果渐显。

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11月,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同比下降8.3%,PM10浓度同比下降7.1%,三大区域PM2.5浓度同比降幅均超11%。

珠三角特别值得一提。早在2015年,珠三角PM2.5年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标准和世卫组织第一阶段指导标准,提前两年实现考核目标。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关键的举措在于强化党政同责。

截至目前,已有江苏、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等18省份出台环境保护责任分工文件,明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

统计显示,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等21个省份党委政府已联合印发《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

这些文件,都聚焦了党委政府这个核心要害,都突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都瞄准了责任落实这个关键环节。

以前,党委系统抓环保,提要求的多,做部署的多,定方向的多;亲自抓的少,督落实的少,重问责的少。

现在,落实环保责任不只“喊嗓子”,更见“甩膀子”。各级党委会研究环保工作更多了,各级党委“一把手”部署环保工作更实了,各级党委常委推进环保工作力度更大了。

这些变化,让地方政府推进环保工作多了责任意识,让环保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少了后顾之忧,让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添了信心和希望。

变化的背后,是各级党政领导价值导向与执政理念的转变,是新的政绩观和发展观的重塑,而这更有利于从根本上、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有力的抓手在于强化环境法治。

环境法治不能是棉花棒,而应成为杀手锏。

2015年1月,新环保法实施;2016年1月,修订后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2016年9月,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

2016年1~11月,全国五类案件总数17620件,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行政拘留、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案件同比分别上升31%、100%、76%、89%和17%。

其中,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安徽案件排名前五,全国所有地级城市均有运用新环保法配套办法的案件。

环境立法趋严,改变了违法成本低的历史;环境司法改革,缓解了司法不畅的尴尬;环境执法强化,扭转了执法偏弱偏软局面;环境守法强化,正在让环境守法成为新常态。

对于环境法治建设,《人民日报》曾评论称,钢牙利齿,新环保法真有!

……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当下之中国,改善环境质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今日之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

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个冬季,雾霾依然频袭。我们生活的城市周围,很多河流依然尚未达标。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依然很重,环境保护形势依然艰巨,实现美丽中国梦依然任重道远。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伟大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没有理由不加倍奋斗。这不只是为了应对挑战,更是为了把握机遇;不只是短期目标,更是图之长远;不只是现实要求,更是历史责任。

 

 

                                                                                   来源:中国环境报

 

 

主办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Shando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Ltd
电话: 0531-8587002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贞元街1277号鲁坤天鸿创谷中心A1座1-1号楼
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号:鲁ICP备19047602号 鲁公网安备 32032202000001号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