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网站, 今天是 : 
首页 > 新闻信息 > 公示公告 > 公示公告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张波厅长在省直机关骨干培训班上的辅导报告
发布日期:2014-07-14 访问数:3844次   来源:

    同志们:

  很荣幸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近期系列讲话精神的一些体会。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2013年11月发生两件大事:一是11月9日~12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二是11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部署、取得了重要成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义重大而深远。总书记视察山东,对山东发展提出了总要求,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讲话中提到的四个关键词:难以为继、凤凰涅磐、腾笼换鸟、走到前列。下面我结合环境保护谈一点初步的认识。

  笼统讲环境保护大概没有人反对。然而一旦问题涉及具体层面,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就不一致了,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所以说,环境问题实质是局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的关系问题。说到底是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发展下去也必然是政治问题。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就十分明智地提出要避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现在看来,我们并没有避免,原因何在?我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在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通常缺乏技术、资金、人才,有的是资源、环境容量、低廉的劳动力以及粗放的管理。市场经济的比较优势原理决定了,发展初期大都是资源消耗比较大、污染排放比较多、人力密集型的合作项目。第二,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很不合理。资源消耗在发展中国家,污染排放在发展中国家,清洁的产品消费在发达国家,但在产品价格中并没有体现应有的生态成本。因此从生态角度看,当今国际经济秩序的实质,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残酷的生态掠夺。第三,我们自己不科学的发展观,地区间内部恶性竞争,给了发达国家的投资商更多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由于这样三个深层次原因,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理论上可行,实践中却很难做到。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环境质量严重下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尖锐。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种提法在世界上可能是第一次,内含十分重要的思想,需要大家认真领会。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如此之高的程度呢?我们不妨先从山东10年前的情况来看一下。图一,是一张是10年前南四湖的照片,现在的孩子恐怕不会相信当年的南四湖是这个样子,宽阔的湖面漂浮着大量的白色泡沫,那时南四湖的53条入湖河流,鱼虾基本绝迹,湖区水质全部为劣五类。图二,是一张造纸企业超标污水直排环境的情况,当时一个造纸厂污染一条河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图三,是一个很标准的水库,里面存放的却是COD浓度高达上千毫克/升的污水,下大雨的时候向下游排放。图四是雾霾天气情况,已成近年来关注热点。

           

           

    据新华社报道,北京市卫生局2012年11月22日发布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监测的数据,2001年至2010年,北京市肺癌发病率增长了56%,北京市新发癌症患者中有五分之一为肺癌患者。我不能确定空气污染与肺癌发病率究竟有多大的关系,但显然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危险信息。

  我们不禁要发问:如果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总是和自然对着干,人类自身的发展又能走多远呢?任何企业、行业乃至地区的发展,只要与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需求背道而驰,其发展的道路就必然越走越窄,最终将“难以为继”。这可以看作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定律。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理解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讲话就会更深刻一些。

  然而当我们真正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的时候,却会发现中国解决环境问题的难度可能超出大家的想象,远比当初发达国家治理环境污染要难得多。首先,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资源能源需求旺盛,污染排放新增压力很大。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向环境污染大规模宣战的时候,其城市化率已经超过75%,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例已达到60%以上。发展阶段的差异,使得我们不得不在发展与环境之间寻求平衡点,这是很困难的。第二是人口和自然禀赋的差异。中国虽然幅员辽阔,但大多数人口集中在中东部。例如山东每平方公里有600多人,日本人口密度大也不过是每平方公里200多人,而美国每平方公里只有几十人,澳大利亚、加拿大每平方公里才几个人。人口密度大,企业密度高,单位国土面积的污染排放强度也就相应增大,这就意味着,即使我们付出与发达国家同样的代价却得不到同样的环境成效。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严峻现实。所以,在中国干环保,必须深刻理解我们的国情、省情,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是很难奏效的。

  如何既改善环境质量,又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是发展中地区必须破解的一个难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还有一个重要国情,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体制。我们这样的体制,只要方向正确、方法科学,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努力把讲科学和讲政治结合起来,中国的环保就有可能比发达国家干得还要漂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种“融”的理念和方法是破解中国环境与发展难题的唯一正确路径。

  按照“融”的理念,有必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三个重要作用。第一是观测点作用。环保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观测点,各地转方式调结构是否取得实际成效,从辖区环境质量的变化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第二是着力点作用。环保实际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利用环保形成的倒逼机制来引导和推动污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第三是增长点作用。中国的环保需求规模宏大,方兴未艾。只要我们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出台正确的环境经济政策,就完全可能以旺盛的环境需求激发环保市场,释放中国发展新的红利。总书记要求我们“腾笼换鸟”,我认为这是最应当重视的一只好“鸟”。未来十年,山东必然是中国最大的环保市场。只要我们做好这项工作,就可以培育起庞大的环保产业,在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凤凰涅磐”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我简要回顾一下山东的流域治污历程。2002年我们开始编制地方环境标准,2003年起先后发布实施了15项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山东地方标准,这些标准最严的当属造纸标准了,2010年的标准值比2002年国家的标准值严4倍还多。当时遇到了两种激烈反对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我们自我加压执行如此严格的标准,企业需要付出高昂的环境成本,最终的结果不就是把山东的造纸行业搞垮吗?第二种观点,当时经过调查,85%的造纸企业经过努力也达不到2010年的标准,只有15%的企业认为经过努力有可能达到,而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在当时就能达到2010年的标准值。所以第二种观点认为,政府出台政策措施的前提是企业具备治理污染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如果企业不具备可行性,出台这样的措施又有什么意义呢?

  即使是在今天,这样两个观点,大家听起来恐怕还是蛮有道理的,而恰恰这样貌似正确的观点是我们转方式调结构需要突破的思想障碍。它错就错在把企业治理污染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当成了决策的前提,而没有看到以人为本的必要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环境保护对于污染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化倒逼作用。这个思想观念转不过来,你根本迈不开步,更谈不上跨越多少年合理制定一个奋斗目标来统筹兼顾地推进工作。到2007年的时候,事情就越来越清楚了,从上到下大家越来越坚信这个路子走对了。鉴于全国流域污染十分严重,2008年,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委托山东制定国家的造纸行业排放标准,最后的结果是山东省2010年达到的标准允许其它省比山东省晚一年,即2011年执行。山东8年走过的路要求其他省2年走完,他们时间非常紧迫。这就给山东的造纸企业赢得了一个低成本扩张的机会。10年以后,再看我们山东的造纸企业,制浆造纸企业的数量虽然由200多家下降到十几家,但是纸产量增加了2倍多,利税增加了近4倍,而COD排放量减少了86%,只有2.9万吨,山东造纸行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图五)。现在山东造纸企业污水排放口都有一个养鱼池,也叫做生物指示池(图六),常见鱼类稳定生长再排向环境。我们宣布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老百姓都看得见,都能判断和监督,这个话是没有退路的,底气就是从这里来的。你看现在股市上,造纸企业差不多都是山东的。如果当年我们不采取这样一种措施,还有几百家造纸企业在那里搞粗放的低水平竞争,恐怕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我特别回顾这一段历史,就是为了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方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这里又派生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我们确定了一个跨越8年的奋斗目标之后,却意外地促进了企业的人才和创新工作。例如山东聊城高唐县的泉林造纸企业,到2010年先后获得了160多项环保和循环经济类国家专利。1990年这个企业年生产能力才几千吨,号称两个半中专生,能有多少人才啊,有多少实力去搞技术创新?但是一旦目标确定以后,企业的决策者就像刘备一样“三顾茅庐”,遍访“天下高人”帮着企业啃“硬骨头”,慢慢地把企业自己的人才队伍也带起来了。相比之下,现在很多科研课题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们去争取,争取的时候,常常是拈轻怕重,知道这个问题难就不干,因为难的题目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干出来,而别的问题干完了好交差。但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他知道面临的问题不能回避,只能啃硬骨头,所以舍得投巨资支持创新,而且一旦有了突破就会马上付诸生产实践。2011年7月,环境保护部突破产业政策禁区,批复了山东泉林纸业集团150万吨麦草纸浆造纸项目,随后国家发改委也批复了这个项目。这标志着山东造纸行业调结构转方式再次取得重要突破。

  30年来,山东流域治污经历了快速污染、相持和持续改善三个阶段(图七)。1983年到1989年是快速污染阶段。1990年开始第一次下降,应该是当时的党委政府开始下力气治污了,1991年继续下降,1992年就明显反弹了。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2002年是最后一次反弹。从第一次下降到最后一次反弹,经历了13年的时间。这13年把许多人流域治污的信心几乎打掉了。从2003年到现在,是持续十年的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2012年山东水环境的平均COD浓度为24.8mg/L,1985年的平均COD浓度为42mg/L。因此说,目前山东水环境质量已经明显优于1985年的水平。这样的明显改善是一个发展中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实现的,所以意义就特别重大。当然,这样的成绩是初步的。尽管山东的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了鱼类生长,但是地下水污染,河道、滩涂等底泥污染比较严重,部分城区和农村地区的一些支流水质还很差,群众很有意见。从根本上解决山东的流域污染问题依然任重道远。

           

   山东流域治污带给我们几点重要启示:没有真正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观念、标准、技术和管理。科学实施积极的环保措施,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是推动传统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手段。我们不要轻易给哪个行业贴上落后行业的“标签”,不要动不动定某个行业多少规模以上的才能上,多少规模以下必须淘汰。为什么就不能以节能、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依法行政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呢?不管多大规模,只要能够达到这些标准就可以。反过来说,达不到这些标准,规模再大也不行。企业的生存权应当交给市场来决定。我不太赞成所谓“壮士断腕”的做法。即使是壮士,又有几个腕子?作为发展中地区,对落后生产力一棍子打死恐怕不可取。咱们是孔子的故乡,孔子讲“不教而诛,是为暴政”。平常安于现状,甚至保护落后,到某个节骨眼儿了,又来所谓“铁石心肠”、“壮士断腕”,硬逼着企业关门,可不就是暴政吗?

  刚刚闭幕的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将生态环境质量逐年改善作为区域发展的约束性要求”。这实际上是明确了一条时间上的生态红线,我相信这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指挥棒,对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用环境保护倒逼落后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我主张采取必要性、预见性、引导性和强制性“四性”有机结合的工作策略。必要性,就是要把握大势,用维护公众健康安全的必要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统一思想。预见性,就是统筹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提前若干年科学确定工作目标,明确努力方向。引导性,就是制定实施分阶段逐步加严的政策措施,引导工业企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强制性,就是确定的政策措施必须依法坚决落实。“四性”策略有机结合作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基本原则的推动方法,事情就好办得多。巧用环保力,可以促进大变革!

  当然,山东的流域治污还有一个重要经验,就是构建大格局。在国家重点流域考核中,山东连续6年获得淮河流域考核第一名,连续4年获得海河流域考核第一名。如果大家到迎查的市考察一下的话,就会发现,这些地方不单是环保部门抓环保,而是党委政府主导、人大政协监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抓环保,把政治体制优势在环保方面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构建大格局方面有一点要特别重视,就是不能脱离群众,不能仅仅是体制内搞环保。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需要大力提高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水平,努力构建党委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大格局。

  流域治污给了我们很多鼓舞,但是山东的空气污染还十分严重。面向未来8年,山东提出了空气质量改善的蓝天梦想,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空气质量比2010年改善50%左右。这首先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是积极的。第二,即使是改善50%,也仍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仅仅能够实现八成达标。而国家的二级标准在世界上实际是一个很宽的标准,仅仅比印度稍严一点。8年之后,作为中国东部较发达的省份,而且属于半岛地区,如果连这样一个标准的八成都达不到,还叫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确立这样一个目标是必要的。第三,污染毕竟是人造成的。由人解决人造成的问题,只要大家统一思想,下定决心,终究是能够解决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做好三篇文章。第一篇文章是调结构。主要是调整能源和产业结构。2012年全省煤炭消耗量4亿吨左右,占全国十分之一,世界的二十分之一,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山东的结构性污染非常突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都高居全国第一。调结构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首要选择。其中,调整能源结构,大致有三个努力方向:一是清洁能源替代,二是能源的清洁利用,三是节能和循环利用。今年5月份山东已经发布了面向未来8年的区域性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到2020年将取消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排污特权,企业的排污标准不是由它所属的行业决定而由它所处的位置决定。要以周边居民区应当享受的基本空气质量倒推企业的排放要求,通过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引导和倒逼污染行业调整结构优化布局。第二篇文章是促管理。注意,我没有直接讲污染治理,而是讲“促管理”。我们有一个观点,污染治理的关键是管理。只有真正管到位,才能治到位。而要想管到位,就必须大念“促”字诀。各级、各部门、各个行业都有环境保护的责任,单靠环保部门,是做不好环保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有权威性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机制。我们每个月对17城市的空气质量及其改善幅度排名,就是督促各级明晰责任、加强统筹、大力治污。通过促管理,切实加强工业企业、城市扬尘和机动车排气的污染治理。第三篇文章是搞绿化。绿化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要围绕着人搞绿化。树木对污染物的削减是很起作用的,不仅吸收二氧化碳,还吸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一些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抑尘作用也能达到30%左右。人口密集区域要最大限度地种植乔木、灌木。企业内部也要因地制宜地多种乔木,最大限度地把企业掩藏在“森林”中。搞绿化的实质是通过人的努力来增加环境容量,人努力,天帮忙!

  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峻,治理任务艰巨而复杂。但是山东的流域治污给了我们一种自信。事实上,2011、2012年,山东的空气质量已经连续两年出现改善了。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后八年的工作力度会更大,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年复一年、扎扎实实地做好“三篇文章”,我相信,山东人民就一定能看到更多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一些污染行业也一定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凤凰涅磐,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这个过程是相辅相成的。

  限于时间,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来源:山东环境

 

 

 

主办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Shando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Co.,Ltd
电话: 0531-8587002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贞元街1277号鲁坤天鸿创谷中心A1座1-1号楼
信息产业部ICP/IP地址信息备案号:鲁ICP备19047602号 鲁公网安备 32032202000001号
技术支持:行知科技